电动自行车安全小贴士
电瓶车在校园内的普及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许多出行便利,但随之而来的隐患则敲响了安全的警钟。随着校园内电瓶车数量的不断增加,电瓶车多存在超速、随意穿行、逆行、不礼让行人等行为,骑行安全成为了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。为了维护校园交通秩序,保障大家的出行安全,大学校园电瓶车规范用车势在必行。
一、真实案例
【案例一】2023年9月27日,广东一高校大一女生在搭乘同学驾驶的共享电动车返回宿舍途中,意外摔倒,头部着地伤势严重,10月28日,该女生经抢救无效不幸离世。
【案例二】某大学两名骑电动车的学生出校门时与一辆机动车相撞,因电动自行车速度过快,导致一死一伤。
【案例三】某大学学生骑电动车出行,在学校宿舍楼下的转弯处为避让一辆机动车时而摔倒,后因胸部受伤严重,经紧急抢救无效当晚死亡。
【案例四】某大学一栋宿舍楼内突发火灾,消防救援人员到场后迅速处置,所幸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。经初步调查,起火原因系学生携带电动车电池回宿舍充电。
二、安全隐患
1.火灾风险
首先,电瓶车的充电过程存在较大的火灾风险。据国家消防救援局统计数据显示,2023年全国电瓶车火灾达2.1万起,其中80%发生在充电时,且大部分在夜间。过度充电、电池短路和线路老化是引发火灾的主要原因。一旦发生火灾,产生的有毒烟气不仅影响疏散,还极易造成人员伤亡。
2.交通事故
其次,电瓶车的骑行不规范也极易引发交通事故。大学生往往交通法规意识薄弱,骑行过程中超速、占道行驶等现象屡见不鲜。这些违规行为不仅对骑行者本人构成威胁,也严重危害了其他师生的安全。
3.堵塞问题
电瓶车的大量使用还带来了校园管理上的难题。许多电瓶车随意停放,堵塞了消防通道,影响了校园交通秩序和整体环境。尤其在上下课高峰期,电瓶车拥堵不仅降低了通行效率,还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概率。
4.人身安全
此外,校园来往人员密集,在交通拥堵或道路状况不佳的情况下,电瓶车违规载人会增加车辆的稳定性问题,而且不按规定佩戴安全头盔,会很容易提高发生事故的风险。
三、安全指南
1.合格用车
购买电瓶车时,选择正规渠道至关重要,以确保车辆符合国家标准和当地法规,避免购买到违规改造的车辆。同时,完成购买后,应前往指定地点为电瓶车上牌,以合法合规地使用车辆。
使用前还应检查电池是否正常,避免使用老化或损坏的电池,定期到专业维修点检查电也状况,确保电池安全。
2.规范骑行
电动车速度较快、稳定性差,很容易失去平衡,造成事故。佩戴头盔,可以大大减轻交通事故中驾乘人员的受伤程度,是最简单且最有效的安全措施。此外,不搭载超过12周岁的成年人,不逆行,不闯红灯。
不能超载驾驶,电动车的设计承载人数和使用重量都是有限的。超载会导致车辆负荷过重,影响车辆性能,甚至可能造成危险。
3.保持合理车速
校园道路上骑行时须靠右行驶,保持合理速度行驶,注意避让行人和其他自行车。特别是在人流量大的地方,一定要注意控制自己驾驶的速度。
不要在骑车时玩手机,不要多辆并排行驶,不要相互勾肩搭背、相互挤抹、相互追逐。
4.保持车况良好
要定期检查电动车、定期更换电瓶,建议每半年至一年到维修点做一次检查,电动车普通电瓶的使用年限为1.5-2.5年,要定期更换,确保车辆性能良好,避免因机械故障导致的安全事故。
在雨雪天气中,确保电动车的设备保持干燥,避免电器设备损坏和漏电,这种天气下尽量不骑车。
5.文明停放
应将电瓶车停放在指定的非机动车停放区域,不应占用消防通道、楼宇出入口等禁止停放的区域。
在停放电瓶车时,应按照规定的方向和顺序,有序停放,避免随意乱停乱放堵塞行人。
6.安全充电
充电时应当使用符合规范的充电器,保障充电安全,不在下雨、打雷天气充电,不用湿手插拔充电插头;不在充电区内吸烟、放置易燃易爆物品,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。
严禁撕拉电线、从楼内拉出飞线为电动车充电,更不能入室充电、不能过载充电。合理控制充电时间,一般8-10小时就能充电完成,充满电要及时拔掉插座。
7.禁止酒后骑车
骑车不饮酒,饮酒不骑车。酒后驾驶电瓶车出行,不管是否达到“醉酒”标准,都存在不少安全隐患。一般来说,酒精会降低自身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,即使没有达到醉酒标准,也增加了骑车人因操作不当撞伤路人的可能。
规范骑行,文明停放,安全你我!希望同学们在校园里骑行电瓶车时,能够时刻牢记安全第一的原则,遵守交通规则和学校的相关要求。让我们共同行动,做文明的骑行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