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学生如何防范电信诈骗?这些反诈小技巧你必须知道!

发布者:黄妍琴发布时间:2025-01-27浏览次数:10

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,电信诈骗手段也越来越隐蔽,大学生群体因其信息接收渠道广泛、对新事物的接受度高,成为了电信诈骗的重点“目标”。诈骗分子往往通过虚假招聘、网络购物、奖学金等名义设下陷阱,利用学生缺乏社会经验、警惕性不高的特点进行诈骗。那么,作为大学生,如何提高防范意识,避免成为诈骗的受害者呢?以下几个反诈小技巧,帮助你提高防范能力!

一、警惕不明电话和短信

诈骗分子常通过电话或短信冒充银行工作人员、快递公司、甚至是亲友,向你索要个人信息或财务信息。特别是接到自称“银行工作人员”或“快递公司”的电话时,千万不要轻易相信!

安全提示

1.拒绝陌生电话:不认识的号码,一律不接。若接到电话后对方自称是银行或公安人员,直接挂掉。

2.不透露个人信息:无论是通过电话、短信还是社交平台,切勿轻易透露身份证号、银行卡号、验证码等敏感信息。

二、避免轻信“天上掉馅饼”

“恭喜你中奖了!”“你已获得奖学金!”这些看似美好的消息,很可能是诈骗分子设下的陷阱。诈骗分子会通过各种方式,诱使你点击链接或提供个人信息,最终骗取钱财。

安全提示

1.不要轻信陌生人的奖学金或赠品信息,特别是要求你支付“手续费”、“保证金”等费用的,基本可以判定为诈骗。

2.多核实信息来源:如有疑问,可通过官网、官方公众号等渠道确认相关信息是否真实。

三、提高网购安全意识

近年来,电商平台已成为年轻人日常购物的主要渠道,但其中也隐藏着一些虚假商品和诈骗骗局。许多诈骗分子通过虚假商品、低价吸引你点击购买,最后骗取钱财。

安全提示

1.选择正规平台购物:尽量选择有信誉、有保障的购物平台,避免在陌生小平台或通过社交软件购买商品。

2.核对卖家信息:购买前仔细查看卖家的店铺评价,尽量选择销量高、评价好的商家。

3.支付时使用正规渠道:尽量避免直接转账给卖家,可以使用平台提供的支付方式,确保交易的安全性。

四、警惕虚假招聘信息

大学生在找工作时容易成为虚假招聘信息的目标,骗子通过发布虚假的兼职、全职招聘信息,引诱学生交纳“保证金”、“培训费”等费用,甚至是提供一些虚构的工作机会。

安全提示

1.不要轻易支付费用:正规招聘公司绝不会要求应聘者交纳保证金、押金等费用。如果招聘信息要求先交费,一定要小心。

2.核实公司背景:如果你对招聘公司有疑问,可以通过网上搜索了解该公司是否真实存在。

五、强化密码保护,防止账户被盗

很多诈骗行为是通过盗取个人账户密码进行的,包括银行账户、社交媒体账号等。很多大学生可能会觉得密码管理不重要,但其实这正是诈骗分子最容易利用的漏洞。

安全提示

1.定期修改密码:尤其是银行账户、支付宝、微信等重要账户的密码,要定期更新。

2.开启双重验证:对于一些重要的账户,可以开启双重验证(如短信验证码、指纹识别等)来增强安全性。

3.谨慎使用公共Wi-Fi:在公共场所使用Wi-Fi时,避免登录银行账户或进行其他涉及资金交易的操作。

六、保持警惕,增强反诈意识

最重要的一点是,大学生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,切勿轻易相信他人的承诺或诱惑,凡事多问、多查、多确认。

安全提示

1.了解常见的诈骗手法:通过关注一些反诈公众号或官方平台,学习并了解常见的诈骗手段。

2.及时报警:如果不小心被骗,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,并保留相关证据。

大学生群体是电信诈骗的高风险群体,但只要你提高警惕,掌握一些反诈小技巧,就能有效避免成为受害者。生活中遇到不明信息时,保持冷静,不轻易相信陌生人,守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。

最后一句话:“谨慎一点,安全多一点”,愿大家在校园里拥有一个平安、快乐的大学时光!